应急疏散技术如今以性能而非存在来衡量。参加 Securika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安防及消防展的设施管理者们更关注关键问题:系统响应速度、高压环境可靠性、审计就绪报告完善度。核心目标始终明确:警报响起时,需快速为员工和访客提供清晰指令,确保疏散通道按计划开启,同时精准记录事件全过程。

明确响应时效,合同固化合规目标
采购团队已将时效要求纳入合同,核心是通过完整事件日志(而非截图)验证系统在真实演练中的表现。明确规定三大时间节点:探测器触发至首次语音提示的时长、逐层通知到达人员的速度、疏散路线确认的时间节点。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带时间戳的端到端时效日志,标记并调查延迟通知,以此真实评估不同建筑类型的应急准备状态。
从消防演习转向取证分析
常规消防演习仍不可或缺,但审计重点已转向演习后的可追溯性。控制室需通过多系统时间戳日志构建清晰时间线,精准记录接收者、接收内容及接收时间,涵盖消息起止时间、设备健康状态、区域级状态及手动覆盖记录。这些可快速获取的证据,能让安全团队在下次测试前及时修正薄弱环节。
明确供应商必须通过的性能测试
采购方制定了不可妥协的性能测试清单,推动讨论从营销承诺转向可量化成果:
通知时效性:需验证各代表性楼层的触发至消息发送、消息至确认响应时间,并记录负载条件下的波动数据。
语音清晰度:测量语音传输指数(STI),人员密集区域演练时可懂度需≥95%
冗余性:演示控制器、网络路径和电源的故障转移机制,确保单点故障时消息持续传输。
操作员工作流:运行全流程脚本场景,导出完整日志供审计。
维护可见性:提供设备健康状况仪表板,按风险优先级排序故障并安排测试,而非按字母顺序排列。
优化信息传递,打造有效警报路径
警报与预警系统的价值正体现在此。它们必须在不同区域保持可预测性、可听性与可理解性——而这些区域的日常警报声效往往千差万别。
警报需突破日常噪音干扰,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采用分层信号设计,结合音调、清晰语音和视觉提示,适配不同能力人群及声学环境,且测试需在真实环境噪音下进行。多语言场景需准备简短易懂脚本,以多重信号穿透噪音屏障,确保无论听力水平或压力状态,都能接收关键信息。
让集成加速疏散进程
疏散技术与其他建筑平台无缝衔接方能发挥最佳效能:门锁即时解锁、旋转门自由转动、摄像头确认路线畅通,同时单次操作即可更新多个系统,减轻操作员负担。采购方要求系统具备与门禁系统(ACS)、视频管理系统(VMS)及楼宇管理系统(BMS)的文档化接口,且能便捷触发匹配事件类型的预设场景模式。
直面人性化需求
技术设计需贴合使用者需求,操作界面应精简关键信息、减少点击次数。无障碍设计需周全:为听障人员配备信标与文字提示,为陌生场地者提供指引,保持信息简洁、图标统一,支持环境变化时的快速手动干预。
注重实证而非承诺
Securika展会上最具说服力的方案将展示实际运行场景,以日志记录、清晰测试和操作员友好界面佐证宣称功能。对于技术短板,需提供明确的改进路线图及过渡期风险管控方案。
以响应时效、可量化可听性及可重复测试为能力核心的供应商往往更易入围候选名单,而依赖宣传口号者通常难以脱颖而出。
第31届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安防及消防展
将于2026年4月22-24日
在莫斯科Crocus展馆3号馆15号厅举行
